網頁

熱門文章

2008年9月8日

藏傳佛教簡介

藏傳佛教又稱『藏語系佛教』、『西藏佛教』,是佛教在西藏的地方形式為中國佛教的一部分。以西藏民族為信教的主體,藏語為主要施教及學修工具,為具有藏族文化特色的大乘顯密佛教。

佛教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南傳的小乘及北傳大乘兩大系統。北傳大乘佛教約在西元紀年前後傳入中國。在佛教傳入西藏之前,藏族信奉當地原始的宗教叫『苯教』,在7~8世紀佛教分別由印度和中國漢區傳入中國西藏,至今已約有1千4百多年歷史。


藏傳佛教的發展歷經了初傳、中興、頂盛、邁向世界四個階段:

〔1〕初期傳播階段從7世紀初松贊干布主持譯經並建立佛教法規到9世紀中朗達瑪滅佛。

〔2〕中興期從10世紀末仁欽桑布大師譯經,孟加拉佛教大師阿底峽入藏傳法到14世紀宗喀建立格魯教派。噶當、噶舉、薩迦、寧瑪、希結、覺囊、綽普等十幾個藏傳佛教教派都在此期相繼誕生,形成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

〔3〕藏傳佛教頂盛期則從14世紀後半格魯教派建立到20世紀中。主要特點是以拉薩三大寺為首數千座大大小小學院式喇嘛寺在甘、青、川、藏地區和蒙古草原相繼建立,使得在佛教顯密教裡的研究上有空前的精深成就,產生了很多學術貢獻卓越的大善知識。

〔4〕20世紀中藏傳佛教開始逐漸邁向世界。以特有的利益眾生的價值觀和精深的哲理、特殊的修持密法、豐富而具色的文化內涵形成強大感召力博得西方世界廣大民眾的喜愛,半世紀以來在西歐、北美等西方各國形成興盛之局面。


藏傳佛教有主要幾個特色:

〔1〕藏傳佛教全面性的接收佛陀的三乘教。
南傳佛教屬潔身自好、自 求解脫小乘佛教;漢傳佛教則屬利益眾生的大乘佛教,但其只有 顯教,沒有密教;只有藏傳佛教全面性的接受了佛陀的教義,本身雖為大乘佛教,但包含了密教,且在僧戒方面效法小乘僧戒,如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言論】中所說:『一切教乘並行不悖,一切佛言均屬教誨。』所以藏傳佛教堅持大小乘並重,顯密結合,外持聲聞戒,內修菩薩行,密修二次第聞思修並重,戒行與正見並重,修德與修慧並重,度眾和自度並重等教義原則。

〔2〕 藏傳佛教擁有佛陀教義中的兩大精華:
佛教智慧精髓為中觀正見及金剛密法。藏傳佛教中哲學思想分為應用知識性和最高世界觀、人生觀原則性兩種,藏傳佛教其最大吸引力一為它的深奧哲理,一為其利益眾生的價值觀。而金剛密法為佛教精華中的精華,其修行重點在藏傳佛教中形成寧瑪、噶舉、薩迦、寧瑪、希結、覺囊、格魯等幾什個教派,在密學的研究與實踐有很大成就。

〔3〕 藏傳佛教代表佛教思想論發展的高峰。
佛教產生已有2千多年的歷史,一代又一代的佛教學者對顯密經典教義進行研究總結的工作,已經達到非常高深精嚴的程度。藏傳佛教全面繼承印度顯密佛法的學統,並將其研究推向高峰。

〔4〕 藏傳佛教具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內涵。
藏傳佛教認為:一且切知識皆能增長智慧,是開悟成佛之因,是利益眾生的手段。因此在藏傳佛教形成的過程中除學問、翻譯、引進印度顯密佛教的經典外,還從印度、尼泊爾、大夏、土厥、木雅、蒙古和漢區引進許多文化藝術,和藏民族本土文化結合,形成藏傳文化的體系,其中包括了文字語言、文學歷史、哲學、雕塑繪畫、土木建築、音樂舞蹈、喜慶喪葬禮儀、飲食服飾、生活習慣等等。所以藏傳佛教已突破了狹隘的宗教範疇,更包含了藏族文化而形成包羅萬象的概念。

〔5〕 藏傳佛教具有完整的目標體系和高尚的價值觀。
藏傳佛教建立起三士道的目標體系:下士道修善業,爭取死後不墮三惡道,獲得生存條件優越的人身或天人身;中士道修戒、定、慧,爭取從輪迴中解脫;上士道發成佛心,修菩薩大行,並以密宗修持法縮短過程,爭取即身或數世以內成就佛果。藏傳佛教的最高價值觀念是佛陀的捨身飼虎和割肉餵鷹的慈善利眾的精神。認為私慾為萬惡之源,為眾生服務為成佛目的,也是成就佛果的因緣。

〔6〕 藏傳佛教遍布世界各地。
藏傳佛教雖然主體為藏族,但也不否定其他民族的積極參與、共同締造的功績。透過與周邊民族之間的互相來往和文化交流,藏傳佛教傳到了各民族當中。本世紀以來更傳到各個西方國家。藏文經典也翻譯成英、俄、法、德、日等多國文字。教民、信徒及廟宇越來越多,影響正在全世界不斷擴大。



本文摘自奇摩知識

沒有留言: